新闻中心> 云南南华县以“123”工作法,稳步推进矿山生态修复
云南南华县以“123”工作法,稳步推进矿山生态修复
发布:世界石材网 www.world-stone.com [ 发布时间 : 2024-06-26 ] 浏览次数:
分享到: 更多
中国石材网了解到,为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工作长效化、规范化、制度化,让历史遗留矿山生态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云南楚雄南华县大力实施“123”工作法,加快推动矿山向绿而行,披绿生金。

“一单一策”筑根基。南华县对县域矿山开展地毯式集中摸底排查,及时组建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信息库,实行“一矿一单”动态管理。紧扣“统一部署、整体规划、区分定位、突出原则”原则,在制定《南华县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实施方案》的基础上,细化目标任务、项目清单和措施,以“一矿一策”,系统推进全县生态保护修复工作。

“两个项目”强保障。开展增减挂钩项目建设,2023年,完成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2个,新增耕地154.21亩、园地10.8亩、林地12.23亩、其他农用地43.29亩,产生经济效益8513.36万元;流转指标141.99亩,实现收益5249.75万元,保障原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用地80亩。统筹林草等部门,选取适合的历史遗留矿山区域实施义务植树、易地植被恢复、草原生态修复等国土绿化项目,把2个历史遗留矿山修复为林地、草地,修复面积达35亩。

“三方发力”同推进。采取封闭修复场地、拆除废弃设施等措施,消除影响自然恢复的生态因素的方式修复矿山;坚持工程修复为辅,通过地形重塑、土地整治、重构截排水系统等措施,将裸露地面复垦为耕地、园地、林地,对矿山的边坡进行加固处理,有效解决矿区地质灾害隐患等问题;坚持转型利用为补,采矿损毁的土地恢复为耕地等用于农业生产或恢复为城乡建设用地用于建设活动,盘活工矿废弃地利用。通过这三种修复方式,探索出一条将修复矿山土地划转为城镇建设用地、为相关企业供地的新途径,实现土地的有效利用。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证实,仅供您参考...




关注世界石材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