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南京开展元“元石计划”创意论坛,为阳山巨石开启文旅赋能之旅
南京开展元“元石计划”创意论坛,为阳山巨石开启文旅赋能之旅
发布:世界石材网 www.world-stone.com [ 发布时间 : 2024-01-12 ] 浏览次数:
分享到: 更多

世界石材网获悉,在南京郊野的阳山山麓,沉睡着三块神秘而巨大的石头——阳山碑材,其外形如同传统的石碑、石额和碑身,无论体积还是重量,这组非自然形成的石料遗迹都是世界之最,故而称作“天下第一碑” 。



因缺乏正史记载,阳山碑材的来源一直不确定,是史前文明遗迹还是古代奇迹工程呢? 在1月9日下午,南京艺术学院举行了一场以阳山碑材为研究主题的“元石计划”无限可能创意论坛,来自国内各行业的历史学家、艺术家、工程师、作家展开了一场破圈跨界的研讨,一同探寻南京“巨石阵”背后的谜团,畅想这些碑石为城市文旅带来的无限可能。

关于阳山碑材,当下最广为人知的是朱棣建碑学说,朱棣即位不久便下令,要为明太祖朱元璋树立一块石碑,完成明孝陵的全部工程。但因历史原因,工程未能完成。

论坛上,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夏维中对阳山碑材起源于明代表示认可。阳山碑材极为庞大,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它彰显了朱棣作为帝王权力的象征,反映出当时中央政府的强大力量和对整个国家政治经济的影响。据有关文献记载,明初高级文官曾到周边寻找石材,阳山碑材在明代之前很可能就是著名的石矿,经多年采矿,已出现了几处大型碑材的雏形,他们在勘探时发现了这些石块,便想在此基础上加以利用。



但如此巨大的石碑已成雏形,最终却没有出现在明孝陵内,有专家曾推测,朱棣迁都顺天府(今北京)后,应天府这边的巨大工程无暇顾及,逐渐也就放弃了。而这其中的搬运问题始终令人费解, 重达2.6万吨的石材,将其从汤山搬到南京市区,可谓是一个极为艰巨浩大的工程,即便是用今天的技术,也极为困难。

对此 , 起重运输机械高级工程师李光华在阳山碑材勘察时发现,石碑底部有一些小洞。他分析表示,为方便运输,古代工人便在石头上打洞,然后把十多个石滚安置在巨石下方。明朝南方天气寒冷,常常零下二十多摄氏度,运输工人很可能是在斜坡上浇上水,利用冰面来滑动石块。同时,李光华也发现,阳山碑材属于青石,并不适合长途运输,不适合进行雕刻,所以他推测,明朝的建筑师在运输过程中或许发现,青石在运输时产生了裂缝,因此不得不中途暂停。

如今历百年过去,阳山碑材依旧巍然屹立。人们惊叹于它神秘宏大的同时,也在积极思考这些巨石背后的历史价值与文化意义。于是 ,论坛上各界学者希望重新定位阳山碑材的世界影响力和研究价值,并以其为蓝本创意,为南京再造一个文旅IP。

如何“唤醒”这些沉睡的石头,让其在当下“活”起来?作为本次“元石计划”的发起人南京艺术学院副教授孙宗健,在2021年,其团队就向江苏省文旅厅申报围绕“阳山碑材”展开《文化遗产保护和活化利用的“江苏模式”研究——跨越历史600年“阳山碑材”实验计划与再研究》课题。孙宗健看来,当前被大家传播的“永乐大帝建碑的故事”可能限制了它具备世界影响力与艺术创意开发的可能性,因为种种迹象表明,阳山碑材的最初开凿历史可能远远超出人们已知的历史定位,甚至可能隐藏着颠覆现有认知的故事。因此,课题组对“阳山巨石”的来源提出大胆猜想,确立全新的研究方向与艺术创意研讨。

江苏省网络作协副主席骁骑认为,阳山碑材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线索,以此为题材,可以编织出一个引人入胜且富有想象力的故事,向读者展示出这项古代工程的宏伟与浩大。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韩生表示,阳山碑材是一处独特的考古遗址,有着深厚的历史与文化机制,在文旅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力。同时提到了去年上海一场备受欢迎的展览:消失的法老——胡夫金字塔沉浸式探索体验展,阳山碑材可以从体验入手,利用数字媒体、虚拟现实、全息投影等技术进行创新呈现,打造一个全新的文旅产品, 让古老的阳山碑材在当下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证实,仅供您参考...




关注世界石材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