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郭其鹏:用艺术点亮乡村,用雕塑表达人生
郭其鹏:用艺术点亮乡村,用雕塑表达人生
发布:世界石材网 www.world-stone.com [ 发布时间 : 2017-02-21 ] 浏览次数:
分享到: 更多


      走进东达沟村,郭其鹏立在村口的雕塑似乎正给历史一个温暖的回眸:40年前的衣着、手捧毛主席语录,脸上是慷慨激昂的微笑。郭其鹏说,这是一代乡村人的记忆。在这里,他的雕塑“白鹿”、“飞天猪”,不经意间就点亮了整个艺术区的氛围。

       这里就是郭其鹏和三位志趣相投的朋友落脚的创作基地——东达沟村。在这里,他们放弃喧嚣,甘于沉静,并选择用艺术丰富阅历,用雕塑表达人生。

“初恋”雕塑,品味艺术

       如果说,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那么,郭其鹏可以说为如今的艺术创作已经准备了40多年。

       郭其鹏最初的艺术启蒙是画画。两三岁开始,他跟着三姥爷看人家画“墙围”,回家后就自己在墙上画,虽然不过是小孩涂鸦,但郭其鹏画得有模有样。母亲重视孩子们的爱好,从不反对儿子“乱画”。

       儿童时代,郭其鹏最爱去的地方是少年宫,他偷偷贴在美术班的门边,老师教里面的孩子画,他在外面自己画。终于有一天,老师把他叫进去并把他的作品给学生们展示,老师赞赏地说:“你们看看这个学生,他站在外面一点不比你们坐在里面的人画得差。”

       那天,老师问他想不想来画画并主动给他填了报名表。“当时的少年宫,不是谁想进就能进的,没有名额根本进不去,但是老师给我破了例。”郭其鹏对这个老师充满了感激。

       母亲的姑姑韩梅芬擅长油画。初二那年,母亲带着郭其鹏来到了呼市这位姑姑家请教。看过郭其鹏的画后,这位长者居然将他留在家里传授技艺。“虽然答应教我,但姑姥姥极其严厉,画画不允许有一点败笔,也正是因为她的严厉,才让我更加认真。”

       高考那年,郭其鹏的作品在2000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那天,这位严厉的姑姑笑了:“好好画,你是这块料!”

       郭其鹏最初喜欢雕塑,还是在刚刚接触素描的时候。“素描课我更喜欢研究大卫、思想者等石膏像,虽然是教具,但都是西方雕塑大师的作品。我就想,我能不能也做一些类似的东西出来呢?”郭其鹏的第一件“雕塑”作品是黄河泥掺着棉花做成的一个人像。大学毕业,学油画的他交上去的毕业设计是雕塑。

       毕业后,郭其鹏分配到东河一所中学当美术老师,那时他只有21岁。第二年便应邀给不少大中专学校代课,以至于很多学生都比他年龄大。1994年,郭其鹏抱着对雕塑的热爱来到北京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习雕塑。1998年,出于对雕塑狂热的爱,他离开包头再次赴京,专业从事雕塑制作、学习、创作。

       他回忆道,他一直给自己明确定位:不为挣钱,只为艺术。那时,给雕塑家做助手,人家原创,他们制作,大型雕塑要上几米、十几米高的脚手架上制作,特别辛苦,收入还少,日常都住在地下室,经常吃方便面。但是,当有人请做装修别墅等活儿的时候,还是咬咬牙拒绝了,一心只为心中的目标努力。

显山露水,初露锋芒

       2003年,非典期间,郭其鹏因没有活干就停下来思索人生,并决定进一步学习。之后,他以青年雕塑家的身份进入中央美院雕塑系助教研究生班学习人体雕塑。“那两年,在我创作的道路上是至关重要的两年。在中央美院我取得了巨大进步。

       2005年,作品《朝圣》获中央美院第三届‘学院之光’优秀作品奖,还有20件作品入选中央美院雕塑系通道画廊联展。老师的指点和同学们的创作,为我打开了艺术之窗。”此后,郭其鹏的创作引起了多方关注。

       他的代表作“童子军系列”2007年入选中国当代艺术文献展。2008年,随着经济发展,艺术品在京沪等地的前景日益广阔,郭其鹏与北京798艺术区、上海莫干山艺术区签约,他富有现代感的原创作品深受欢迎,仅一年时间,他的200件作品就售出高达一百多万元。虽然他一再表示,衡量艺术品的指标并非是价格的高低,但是,作品的售出给他带来了更多的信心。

       作为一位年轻的艺术家,既有坚实的专业根基,又以勤奋的创作能力和不断丰厚的学术素养,加之开阔的视野,使他的雕塑创作备受国内外人士的关注。他的多件雕塑作品为美国、法国、英国、香港等藏家收藏。

       2011年中国国际石雕艺术节,郭其鹏作品与国内外顶级雕塑家作品同时展出并获优秀奖,因此有了更多的机会出国交流,他先后到美国、法国、希腊、意大利、西班牙、英国等雕塑艺术盛行的国家交流学习。“从学画画开始到学习雕塑,我的老师真的是数不胜数,单单是直接教过我的就有二十几位。”可以说中华文化的滋养,欧美文明的吸收,使他在雕塑创作的路上日趋稳健,彰显了现代人文理念,在实现自己的梦想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2013年,因父亲生病,作为长子的郭其鹏不得不回到包头照顾父亲。父亲去世后,他又毅然留下来照顾母亲。离乡多年,一朝归来,他为故乡创作的心愿也终于实现。回包后,他为包头水厂、迎宾花园、包头服务管理职业学校等单位创作了主题作品,献上了他的一片爱心。

       2014年,为了找到一个创作基地,他和几个朋友跑遍全城,最终选定了大青山脚下的东达沟村。“东达山艺术区不仅是包头唯一,也是内蒙古唯一,希望越来越多的艺术门类能够融入期间,共同打造一个独具特色的艺术家的天地。”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证实,仅供您参考...




关注世界石材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