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全面推进,“十三五”期间实现矿山修复面积约400亩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全面推进,“十三五”期间实现矿山修复面积约400亩
发布:世界石材网 www.world-stone.com [ 发布时间 : 2021-10-13 ] 浏览次数:
分享到: 更多

 近年来,为全面推进生态环保的大计,矿山修复大潮席卷全国,也呈交了一份令人自豪的答卷。据自然资源部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张占海在10月8日表示,十三五”期间,在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京津冀、汾渭平原等重要流域和区域开展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治理修复,废弃矿山复绿、矿坑华丽转身的经典案例比比皆是,截至目前,全国治理矿山修复面积约400万亩

 


据悉,10月8日上午,国新办针对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会上,记者提出相关问题:开展生态修复是保护和提升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自然资源部负责统一行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职责,请问目前主要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还有哪些安排?

 



对此,张占海回应表示,自然资源部自组建以来,一直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战略方针,大力加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将修复矿区环境、保护和提升生物多样性作为生态修复的重要目标,为此,展开了两个重点工作:

一是在相关规划中突出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2020年,国家发改委、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重点开展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的建设及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等方面的工作。规划部署了9项重大工程、47项具体任务,其中23项涉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统筹考虑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地理单元的连续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重要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是实施了一批生态保护修复的重大工程。“十三五”期间,中央财政投入500亿元,在祁连山、贺兰山、长白山、小兴安岭等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开展了25个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在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京津冀、汾渭平原等重要流域和区域开展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治理修复,全国治理矿山修复面积约400万亩。在海域主要实施了“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等,修复海岸线1200公里,滨海湿地34.5万亩。今年已启动实施“十四五”期间第一批10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15个海洋生态修复工程。

针对下一步工作安排,张占海指出,自然资源部将以总体规划为主线,以全面提升国家生态安全屏障质量和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为目标,着力展开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黄河重点生态区、长江重点生态区、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南方丘陵山地带、海岸带的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因地制宜,科学施措,筑牢我国生态安全屏障,也为保护和提升生物多样性而不懈努力。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证实,仅供您参考...




关注世界石材网微信